阅读:11535回复:42
右线乌贼沟Ⅰ号大桥主桥右线乌贼沟Ⅰ号大桥主桥 设计说明 一、设计概述 拟建乌贼沟大桥右线1号桥,桥梁中心桩号为:YK135+328.000,起终点桩号为:YK135+113.600~YK135+542.400,位于三都县都江镇千坵村排将村附近,大桥前后分别为排将隧道和必居坡隧道。桥梁跨径组成为4×30+(79+150+79)米,桥梁全长428.8m。该桥最大墩高105m,主桥上部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5号主墩采用双薄壁+单空心薄壁组合桥墩,6号主墩采用双空心薄壁墩。4号过渡墩采用空心薄壁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引桥上部30米跨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引桥桥墩采用圆柱式桥墩。桥台均为桩柱式台,钻孔桩灌注基础。该桥平面部分在桩号YK135+186.169之前位于Ls=200米的缓和曲线上,此桩号之后位于直线上。桥梁跨径沿道路设计线布置,桥墩台径向布设。 (一)设计主要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9、《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C30-2003) 1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0-2006) 11、《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D60-01-2004) 1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公路发[2007]358号) (二)设计技术条件: 1、设计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4、桥面总宽度及组成: 桥面总宽度:13米 桥面组成:0.5米(护栏)+12米(行车道)+0.5米(护栏) 5、桥面最大纵坡: -2.5% 6、设计洪水频率:1/100年 7、环境类别:Ⅰ类 8、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三)各阶段审查意见及其执行情况 各阶段审查意见及其执行情况有关说明详见本合同段桥涵设计说明。 (四)其它 1、本设计说明仅针对本桥引桥;主桥以及过渡桥墩有关说明详见《右线乌贼沟Ⅰ号大桥主桥设计说明》。 2、桥梁墩台的基坑防护设计有关说明详见《乌贼沟大桥基坑防护设计说明》 二、桥位区自然概况 (一)地形、地貌 桥址区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中低山间夹河谷地貌,地面标高660~820米,河谷最低约585米,相对高差100~230m,地形陡峻,沟谷地段近于直立;桥梁横跨两条呈北东-南西向的沟谷(乌贼沟),沟谷呈V型。桥台处为剥蚀山坡地,自然坡角在25~35°之间,部分地段达40~50°;桥址区植不发育,基岩裸露。 (二)地层岩性 桥址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Q4el+dl)松散堆积层,岩性为碎石、粉质粘土等;下伏地层为清水江组(Ptbnbq)板岩,薄层构造。地层产状为:340°∠5°、320°∠10°,本次勘察厚度未揭穿。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 1、地质构造:根据勘察成果,在ZK136+050、YK136+100附近见断层F5,产状为220°∠70°,岩性为碎裂岩,断层宽度10.0~15.0m。为张扭性断层。断层对桥址区的稳定性影响小。 2、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区域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相当于6度,属基本稳定区域。 (四)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桥梁横跨两条呈北东-南西向的沟谷(乌贼沟),沟谷呈V字型,水流向西入猴子河后汇入都柳江。钻探期间为旱季,沟内水流量约为0.2~0.50m3/s,水流量雨旱季变化大,暴雨期易突发山洪,由于地形陡,沟内排水通畅。地表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渗,主要靠地表迳流排泄。 2、地下水 桥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及上部风化层中的孔隙裂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大,钻孔多为干孔,雨旱期水位变幅大;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间相互补给,通过地下迳流的方式排泄。据ZK3地下水和地表河水水质分析结果,水质类型为HCO3·SO4- Na·Ca型,PH值为7.40~7.50,侵蚀性CO2含量为19.10~22.85 mg/L,HCO3含量为50.09 mg/L,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别,桥址区的水质对砼和结构具弱腐蚀性。 (五)气象 桥位处总体上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长冬短,春秋分明,雨量充沛,三都县城南部年平均气温14.3℃~16.5℃,北部年平均气温17.3℃~18.5℃,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7.5℃,年均总日照1196.3小时(历年来最高1429.3小时,最低975.1小时),年均降水1349.5mm(历年来最高1750.5mm,最低894.5mm),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平均为328天,气候复杂多样,垂直温差明显。 (六)工程地质 详见地质勘探报告文件。 三、主要材料 1、混凝土 上部构造:主梁、桥面铺装调平层采用C50混凝土,防撞护栏采用C30混凝土。 下部构造: 主墩:墩身采用C40混凝土,承台、基桩采用C30混凝土; 过渡墩:墩身、盖梁、挡块采用C40混凝土,承台及桩基采用C30混凝土。支座垫块采用C50小石子混凝土。 2、钢材 (1)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直径为15.20毫米,面积为139.0mm2,弹性模量Ep=1.95×105MPa。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的规定。 (2)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精轧螺纹粗钢筋的力学指标及表面质量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6的规定,抗拉强度标准值 (材料屈服点σ0.2)为785MPa,张拉控制应力为抗拉标准强度的0.9倍,弹性模量Es=2.0×105MPa。 (3)普通钢筋:设计采用R235级和HRB335级钢筋;带肋钢筋的技术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1991)的规定。 (4)Q235C及Q345C级板材、型钢应分别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1994)的规定。 3、支座及伸缩缝 主桥支座采用GPZ(Ⅱ)系列盆式橡胶支座,支座成品力学性能应满足《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的要求;伸缩缝成品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的要求。 4、锚具及波纹管 设计采用塑料波纹管;设计对锚具及波纹管材料的设计参数均参照OVM系列产品;但仅作为设计、施工参考,不作为工程材料的产品采购指导,该类产品的验收按照《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 329.2-1997)的要求执行。 5、桥面防水及铺装 桥面铺装采用10厘米沥青混凝土+7cm防水砼; 桥面防水采用三涂FYT—1改进型防水材料。 6、其他用材:其他用材(包括砂、石、水等)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有关规定和要求。 四、设计要点 (一)通用图采用情况 主桥桥面铺装、桥面排水及伸缩缝构造请参照本册图纸构造,护栏、桩基础混凝土质量检测管构造等设计参照《桥梁设计通用图(桥梁公用构造图)》。 (二)结构设计 1、总体构造设计 主桥为79m+150m+79m=30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1)上部结构: 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断面,顶板宽度为13米,箱梁根部梁高9.0米,跨中及边跨合拢段梁高为3.3米,箱梁底板厚度按1.8次抛物线变化。0号块箱梁底板厚度为120厘米,箱梁根部底板厚度为120厘米,跨中合拢段及边跨现浇段为30厘米;箱梁顶板厚度0号块为50厘米,其余为28厘米;箱梁腹板厚度0号块为85厘米,1~11号块为70厘米,12~13号块为70~50厘米,其余梁段为50厘米。主梁悬臂长度为3米,翼缘外侧厚18厘米,根部为70厘米,采用直线变化,翼缘厚度在端横梁设置伸缩缝处统一加厚至70厘米。边跨现浇段处设置宽度为1.5米的端横梁。箱梁横桥向底板保持水平,顶板横坡由腹板高度的变化形成。 2)下部构造: 5号主墩采用双薄壁+单空心薄壁组合桥墩,6号主墩采用双空心薄壁墩,钻孔灌注桩。桥墩上部双薄壁墩身为7.0×3.0米的矩形空心薄壁截面,下部单薄壁墩身为顺桥向11米,横桥向7米的变截面矩形空心薄壁截面。壁厚顺桥向为60厘米,横桥向为85厘米,为使主墩的应力均匀,在双薄壁墩内腔顶、底设0.5×1.5米的倒角,在单薄壁墩内腔顶、底设0.5×3.0米的倒角,承台厚度4.5米,平面尺寸为17×17米。基桩为9Φ2.5米钻孔灌注桩。主墩基桩按嵌岩桩设计。 4号过渡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钻孔灌注桩基础。墩身为7.0×3.6米的矩形空心薄壁截面,顺桥向、横桥向壁厚均为60厘米,为使桥墩的应力均匀,在桥墩内腔的顶、底分别设0.5×1.5米的倒角。承台厚度3.0米,平面尺寸为8.2×8.2米。基桩为4Φ1.8米钻孔灌注桩。桩基按嵌岩桩设计。 每根桩均在圆周四分点处布设Φ57毫米超声波检测管四根,供成桩质量检测使用。 3)其它: ① 考虑到桥位处地形陡峭,边坡稳定性较差,要求施工时尽量减少对自然边坡的扰动,尤其在大、重型机械进、出场、作业以及爆破作业时。 ② 桥梁基础施工时如地质情况、地面线资料与图纸不符,应尽快与设计方代表及施工监理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调整桥梁下部设计。 ③ 桩基础按钻孔灌注桩设计;施工时,可根据具体工点地形情况及施工单位设备情况,经设计方代表及监理同意后可采用其它成熟的施工工艺。 ④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桥梁结构安全,各桥墩桩基础、承台的施工应在基坑边坡防护施工完成之后实施。 ⑤声测管的设置应按照《桥梁设计通用图(桥梁公用构造图)》和质检部门要求执行;本桥声测管有关工程数量全部按照钻孔灌注桩计算,计量是应按照实际发生计算。 ⑥由于桥位地形陡峭、地质情况复杂,桥梁桩基础施工之前,必须对各桥墩、台的桩基础进行核查,确保桩基础可实施后方可进行桩基础施工;必须对各桥墩、台的承台、系梁设置位置、标高进行实地核查。 2、预应力体系 主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分为顶板束、腹板束、底板束、合拢钢束四种,采用19Φs15.2mm与22Φs15.2mm两种规格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钢束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其张拉控制力分别为368.42吨与426.59吨。横桥向预应力采用3Φs15.2mm的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1302Mpa;为提高扁束施工质量,要求采用整体张拉工艺,其张拉控制力为54.29吨。竖向预应力采用JL32的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材料屈服点σ0.2)为785MPa,张拉控制应力为706.5Mpa,其张拉控制力为56.8吨。 (三)本桥结构计算分析 1、本桥上部结构静力分析采用QJX4.0进行计算。包括成桥状态下恒载、车道荷载、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按3600天计)、支座强迫位移(桥墩按1.0cm计,桥台按1.0cm计)、均匀温度作用(升、降温分别按+25℃、-20℃计)、竖向梯度温度(根据JTG D62-2004中4.3.10条规定,按T14/5.5℃取值)等荷载作用在内的计算。按有关规范规定对各种作用进行不同的组合,对结构的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等分别进行计算。 2、本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计算,按照梁段划分、施工顺序及工艺,对每一梁段均考虑挂篮移动就位、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等三个施工过程。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分别对各梁段施工过程中的内力、应力、挠度进行了计算和验算。设计中本桥按先边跨合拢,后中跨合拢的顺序考虑,主梁临时锁定及合拢温度按15±3℃控制。 3、箱梁横向分析采用框架模型进行计算,并以此配置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及顶板横向钢筋。另外,箱梁扭转、畸变、剪力滞等还采用ANSYS系列软件进行了空间分析。齿板、主梁0号块以及连续梁的墩顶范围等局部应力按空间结构用ANSYS系列软件进行分析。 4、结构动力分析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和《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U.S.A,1996.将桥梁上、下部及基础作为空间整体结构,用SAP系列软件进行分析。 5、下部结构的分析计算,除按我院编制的桥梁下部结构综合程序进行外,对动力分析还采用SAP系列软件参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和《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U.S.A,1996.的有关规定进行。 在对下部结构的内力分析时,除考虑上部结构静力分析各工况外,还考虑了风力、制动力、支座摩阻力及地震力等。 6、结构计算主要参数如下: 相对湿度 80% 支座摩阻系数 0.04 纵向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 1395Mpa 横向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 1302Mpa 竖向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 706.5Mpa 孔道偏差系数 0.0015 纵向预应力一端锚具回缩 0.006m 钢束松弛系数 0.3 预应力孔道摩擦系数 μ=0.17 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强度 ≥ 90%设计强度 施加预应力混凝土龄期 ≥ 7天 支座不均匀沉降 主墩 0.01m 桥台 0.01m 桥面温差 T14/5.5℃、T-7/-2.75℃ 合拢温度 15±3℃ 挂篮重量 114吨 吊架重量 27吨 7、荷载组合时作用效应系数: 汽车荷载系数 0.7(短期效应组合) 0.4(长期效应组合) 温度梯度系数 0.8(短期效应组合) 0.8(长期效应组合) 整体温变系数 1.0(短期效应组合) 1.0(长期效应组合) 其他作用系数 1.0 预应力效果系数 1.0(施工阶段) 0.8(运营阶段) 设计安全等级 一级 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各受力阶段均达到全预应力砼结构,承载能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五、施工要点 1、本桥的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有关规定执行。桥梁上下部的施工及施工质量控制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和其它相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施工工艺,其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1)完成桥墩施工后在托架上现浇0号、1号块。 (2)依次由墩顶向跨中对称、平衡悬臂浇注箱梁,混凝土龄期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张拉相应顶板纵向预应力钢束、腹板下弯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竖向预应力钢筋,当悬臂施工至17号梁段时,同时架设边跨现浇段托架及托架预压,现浇19号梁段。 (3)悬臂浇注梁段施工完成。拆除悬臂施工挂篮,形成最大单“T”状态。 (4)安装边跨合拢段吊架(同时吊架预压),同步在跨中悬臂端部施加边跨合拢段配重P1,P1按边跨合拢段吊架重量的一半施加。单T悬臂两端施加配重P2,P2为边跨合拢段重量的一半。安装劲性骨架,浇注合拢段混凝土,同步卸载悬臂两端的平衡重P2’, P2’=已浇筑混凝土重量的一半。当浇筑完毕时,P2’=P2。 (5)待边跨合拢段混凝土龄期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张拉相应的纵桥向预应力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及竖向预应力钢筋。 (6)安装中跨合拢段吊架,并卸载平衡重P1。在跨中两悬臂端施加中跨合拢段配重P3,P3取中跨混凝土重量的一半。安装中跨劲性骨架,浇注合拢段混凝土并同步等量减少配重。 (7)待中跨合拢段混凝土龄期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张拉相应的纵桥向预应力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及竖向预应力钢筋。 (8)本桥全桥合拢完成。 3、1)主墩及过渡墩墩身第一次浇注时,应至少浇注墩身下倒角以上4m、2.5m高度的空心墩柱,即主墩、过渡墩第一节高度至少应分别达到6m、3.5m,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3000且不大于2cm,且墩身各断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cm。墩身和承台之间的混凝土浇注龄期差不得大于20天。 (2)箱梁墩顶块件(即0、1号块)的施工,采用在墩旁设托(支)架立模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托(支)架进行堆载预压,采用的预压重等同于1.2倍每延米墩顶块件一期恒载重。墩顶块件长18m,作为挂篮拼装工作面。 (3)桥墩与0、1号块的浇注龄期不大于20天,2号块与0、1号块的浇注龄期不大于30天。 (4)建议0号块一次浇注,也可分2次浇注,第1次应浇注至中性轴处,第2次浇注至箱梁顶面,2次浇注龄期相差不要超过15天。 (5)建议在浇注0号块及相邻几个梁段(可至L/4处)的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网状树脂纤维,掺量为0.9kg/m3。 4、挂篮及吊架要求 (1)挂蓝自重设计按114吨控制,同时挂蓝应设有调整±10厘米竖向挠度的功能,以便调整立模标高。 (2)挂篮必须设置防脱落装置,确保挂篮不会脱落。 (3)如利用竖向预应力作为挂篮后锚点,不得少于8个点。 (4)应对挂篮及吊架进行预拼装、荷载试验及预压,并进行相应的实验以了解其弹性变形规律。 (5)吊架自重设计按27吨控制。 5、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要求 (1)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上部箱梁各部尺寸,在任何情况下梁段自重误差应在-3%~+3%范围内。 (2)新、旧混凝土接合面应清除浮浆、凿毛、清洗干净,施工缝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第11.6.1条有关规定执行。 (3)箱梁外露面(腹板外侧、底板底面、悬臂板底面)应光洁、平整、美观,要保持在一个平、立面上,凹凸差不得大于0.5厘米;底板顶面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平。 (4)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尤其在管道密集部位及锚固区应特别加强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 (5)箱梁墩顶块件混凝土应尽量一次浇筑完成,其余梁段混凝土亦应一次浇筑完成。 (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减少水化热的有效措施,避免发生温度收缩裂缝。 (7)同一单“T”两侧梁段悬臂浇筑施工进度应对称,平衡,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超过该梁段设计重量的20%。 (8)在浇筑主梁边跨现浇段过程中,应观测支架的变形及沉降,并应采取措施(钢滚筒或小摩擦系数的平面摩擦)使现浇段与悬臂端标高及轴线偏差最小。 (9)本桥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相关试验,包括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试验,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基本参数测定,混凝土泵送工艺试验,挂篮试验及拼装,为确保箱梁成桥线形所进行的施工观测与控制,预应力损失试验等。 (10)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箱梁混凝土终凝以前,施工人员、机械不得在桥面板上行走。 6、普通钢筋质量和施工要求 (1)前一梁段伸出的钢筋必须焊接在后一梁段相应的钢筋上。 (2)凡与预应力束发生冲突的普通钢筋,均适当移动以避让预应力束,如需割断普通钢筋,应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商议后再决定。 (3)锚固齿板内的钢筋应与腹板、底板、顶板钢筋采用点焊连接;箱梁底板内平衡拉筋必须与底板内上下层主筋点焊连接,并必须钩在最外层钢筋上。 7、预应力管道质量和施工要求 (1)设计要求采用真空辅助吸浆工艺及塑料波纹管。 (2)所有纵向预应力管道必须设置内衬管时才允许浇注混凝土。 (3)所有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 (4)纵向预应力管道应严格保证弯曲坐标及弯曲角度,用“井”及“U”字型定位架精确定位,定位架间距在直线段和曲线上为0.25m。定位钢筋应与箱梁纵、横向钢筋点焊连接。管道的制作、安装及连接必须保证质量,现场在预应力管道附近对钢筋等施焊时,应采取保护管道的措施,严禁因管道漏浆造成预应力管道堵塞。 (5)垫板必须与管道轴线垂直。 (6)箱梁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禁踏压波纹管,防止其变形,影响穿束及张拉。 (7)主梁施工完成后对主梁各备用预应力束孔进行端部10~15cm范围内用密封材料封堵的处理。 8、预应力钢绞线质量和施工要求 (1)在预应力钢绞线进场之后,钢束张拉之前应对钢绞线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确定张拉吨位、引伸量和锚下应力之间的关系,用以对张拉吨位和引伸量作相应修正以确保施工时锚下应力达到相应的设计值(引伸量修正公式详见施工规范)。 (2)钢绞线运至工地后应置于室内并防止锈蚀。 (3)钢绞线的下料用砂轮机切割,切口两端要用20号铅丝绑扎,以免松散。 9、竖向预应力钢筋质量和施工要求 (1)由于该钢筋出现微小损伤或锈蚀将会导致张拉时脆断,因此应严格注意保管防止损失,同时应注意下料、运输、安装等环节的管理,力求避免碰伤,以免张拉时脆断。 (2)竖向预应力钢筋不得有弯曲情况。 (3)粗钢筋张拉后应切实注意张拉端锚具(螺帽)的拧紧工艺。预应力锚具应逐个检查,其锚垫板喇叭口内侧有毛刺的一律不得使用。 (4)竖向预应力张拉在纵向预应力张拉之后,挂篮拼装之前进行,要求采用千斤顶张拉,张拉吨位56.8吨,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吨位双控,如引伸量达不到要求,应进行补充张拉。竖向预应力的锚固,须采用测力扳手进行,其扭矩不小于2KN·M。竖向预应力在挂篮前移后应立即张拉,最多迟后不超过两个梁段,竖向预应力采用两次张拉工艺,两次张拉分别由两个班组分别进行,并对张拉后的粗钢筋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做标记,二次张拉完毕后应在24h内及时压浆。期间应做好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防腐工作。 (5)应认真对待张拉过程中的对中问题,应使千斤顶张拉持力点与钢筋中心、锚垫板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如牵引中发现有钢筋横移的现象,应立即回油调整,重新张拉。 (6)张拉后螺帽旋紧不准采用扳手斜向拧紧,而必须采用竖向套筒配合水平测力扳手施工,确保锚固应力。 (7)每轮张拉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采用不同的颜色在钢筋上做出明显的标记,绝对避免漏拉及漏压浆。 (8)张拉时横向应保持对称。 (9)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张拉应认真做好张拉记录,监理须现场旁站。 10、锚具和垫板质量和施工要求 (1)穿索前应清除喇叭管内的漏浆及杂物。 (2)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 (3)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不准使用。 11、预应力质量的控制 (1)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时,方可进行该梁段预应力钢束张拉。 (2)预应力的张拉必须对称、平衡。 (3)张拉底板预应力钢束时必须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 (4)预应力钢束张拉应严格按设计张拉顺序、张拉控制应力及工艺进行,并认真做好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5)纵向、横向预应力张拉以延伸量和张拉吨位双控,延伸量超过±6%范围时,应停下检查,分析原因并处理完成后方可继续张拉。 (6)预应力钢束(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用水泥的标号不得低于C50,孔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并切实保证压浆质量。压浆材料、外加剂及水泥浆配比应根据管道形成、压浆方法、材料性能及设备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原则上要求尽量减小灰浆收缩,保证压浆密实饱满。水泥浆的掺合材料要求对预应力束不能起腐蚀作用。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的前移,应在该梁段预应力束张拉完、管道压浆后进行。 (7)主梁合拢时,应严格控制合拢温度,合拢温度为15±3℃。 (8)预应力张拉及传感器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张拉人员应持证上岗,监理人员应现场旁站。 (9)纵向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断面应保持对称张拉,纵向钢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 (10)各类型钢束的张拉控制吨位和张拉步骤建议如下:(初应力按实际需要选取) 钢绞线:0 → 初应力 → 张拉控制应力 粗钢筋:0 → 初应力 → 张拉控制应力 全桥每施工阶段三向预应力张拉顺序应按:纵向预应力→竖向预应力→横向预应力的原则进行。横向预应力钢束宜滞后悬臂两个节段张拉,以消除悬臂端边界效应,便于纵向预应力传递到悬臂板,与横向钢束形成双向受压。 (11)钢束张拉时,应尽量避免滑丝、断丝现象。当出现滑丝、断丝时,其滑丝、断丝总数量不得大于该断面总数的1%,每一钢束的滑丝、断丝数量不得多于一根,否则应换束重新张拉。 (12)钢束张拉完毕,严禁碰撞锚具和钢绞线(预应力钢筋),钢绞线(预应力钢筋)剩余长度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 (13)预应力钢束张拉应认真做好张拉记录,监理须现场旁站。 12、合拢的质量控制 (1)劲性骨架安装时大气温度与主梁合拢温度要求相同。 (2)合拢段混凝土浇注前应彻底清除劲性合拢骨架的油污、焊渣等杂物。 (3)合拢段劲性骨架要求焊接迅速完成,并形成刚接。焊接时在预埋件周边混凝土上浇水降温,避免烧伤混凝土。 13、本桥箱梁中跨跨中施工预拱度建议值为18cm。箱梁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箱梁线型,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各悬浇单“T”悬浇完成后,相邻两悬臂端的相对竖向标高差不应大于20mm,轴线偏差不大于10mm。悬臂浇筑过程中,应按施工控制文件要求,在每个块件的前端顶、底板布设测点及箱内埋设有关测试元件,加强变形观测,对箱梁标高、线型及轴线等进行控制调整。 14、边、中跨合拢段按吊架施工设计。施工单位也可根据施工经验和设备能力采用其它成功可靠的施工方案,但需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认可并应通知设计方重新进行结构计算。 15、各跨中底板钢束压浆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90%之前,不得在跨中范围内堆放重物或行走施工机具。 16、凡需焊接的受力部分,均需满足可焊性要求,并且当使用强度不同的钢材焊接时,所选用的焊接材料的强度应能保证焊接及接头强度高于较低强度的钢材。 17、凡设槽口的埋入式锚头,管道压浆后均须封锚。封锚混凝土应密实并与梁体混凝土结合良好。 18、上部结构主梁施工时,应注意预埋桥面系护栏、伸缩缝,以及交通工程等构件的预埋件。 19、箱梁施工中因施工所需开设的孔洞,均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所有施工预埋件,在施工完成后应予割除,恢复原状,并注意防锈和美观。 20、下部结构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 (1)设计考虑采用提升滑模完成桥墩墩身施工。墩身施工中应注意预埋桥墩竖向预应力筋。 (2)支座垫石标高应严格按设计提供的数值控制,并保证支座水平和支座顶面清洁。 (3)主墩的墩身、承台浇筑时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散热等措施,以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收缩应力裂缝。 (4)本桥基础均采用桩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情况,结合施工机械设备条件,精心施工,确保合格率100%。 (5)如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施工时应注意清孔;清孔后的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5~1.08;粘度17~20(S);含砂率<4%,桩底沉淀层厚度不得大于5厘米。 (6)本桥桥位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桩基础的终孔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有关要求执行。 (7)按嵌岩桩设计的桩基要求桩尖基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 (8)大休积砼施工,一般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应周密分析和计算温度应力,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温差和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砼的配制应严格掌握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搅拌后的砼,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入模浇筑;为了保证新浇筑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砼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并采用有效的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21、桥面铺装施工前应将箱梁表面充分凿毛并清理干净。桥面铺装所需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及配比应根据有关试验确定。 22、盆式橡胶支座的地脚螺栓安装孔,待螺栓安装后用环氧树脂砂浆灌实,其重量配合比为环氧树脂(6101)100,二丁脂17,乙二胺80,砂250。 23、施工前校核要求 (1)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桥位处地面线进行复测,如出现与设计所采用的地面线不符应上报施工监理及设计代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调整桥梁下部设计。 (2)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全桥标高系统进行复核,以确保无误。 (3)本桥基桩采用坐标定位,施工放样前应对基桩坐标认真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并对所放桩位用钢尺进行各个方向的丈量校核。 (4)全桥桩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核对各基桩地质情况;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采用资料不符,应上报施工监理及设计代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调整桥梁下部设计。 24、本桥支座采购时应注意满足设计文件中支座纵、横桥向位移量要求。 25、本桥施工时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来实施施工监控,确保大桥各施工工况与设计吻合,工程顺利进行。 六、其它 1、防水材料采用FYT-1改进型防水材料,涂刷于调平层顶面。 2、主梁各施工阶段应进行施工监控,并根据监控结果控制挂篮施工控制点标高及调整施工工艺,同时满足成桥标高预抬的要求。本设计所提供预拱度值为设计理论值,仅作为施工监控数据的参考;施工控制部门应按实际施工状态重新计算各梁段预拱度,并向设计部门提供实际施工工况资料数值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由监控单位确定各梁段施工标高控制值。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合拢后,受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影响,3~5年内,跨中将出现下挠现象;因此,本桥须对中跨成桥标高进行预抬;该预抬值待施工条件确定后,由施工监控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确定预抬值及预抬线型。 3、桥面伸缩装置安装要求衔接桥面的平整度,须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并按照厂家提供的安装指导说明书进行安装。 4、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所有外露钢构件均须进行防锈、防蚀处理。 5、桥梁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动、静载实验。 6、其它未尽事项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办理。 7、本桥设计文件中所采用的防水材料、支座、伸缩缝、锚具系列等定型产品的设计所涉及的产品名称、品牌仅作为设计参数采用的参照,不作为产品采购的指导。 |
|
|
1楼#
发布于:2011-04-17 08:16
很好,可惜太贵了!!!!!!!
|
|
2楼#
发布于:2011-04-17 08:41
好图纸啊
|
|
3楼#
发布于:2011-04-17 08:45
又是一个打劫的
|
|
4楼#
发布于:2011-04-17 09:54
晕,没见过这么贵的连续钢构。
|
|
|
上一页
下一页